网站支持IPV6

2010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4-19 16:16    字号:

  2010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明市统计

  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

   

  2011228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实施好“五大战役”,全力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2.84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324.89亿元,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845元,比上年增长13.9%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8.345.636.1调整为17.049.633.4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超出“十一五”计划目标5.2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2%19.5%14.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940.037.1调整为2010年的17.049.633.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7.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1.5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95万人,全年有1.24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2%,创历史新低,比上年末下降0.8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9.64亿元,增长30.8%;财政支出96.01亿元,增长27.8%。国税税收收入43.32亿元(含海关代征4.10亿元),增长7.6%;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57.3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0.26亿元,增长27.0%

  “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308.8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170.08亿元,财政支出累计达到303.70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1倍、2.2倍和2.7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7.0%20.8%27.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69.12亿元,比上年增长 3.7%粮食种植面积318.67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21.17万亩,减少2.04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4.08万亩,减少3.4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27万亩,增加0.5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2.74万亩,增加2.7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11.96万吨,比上年减少1.30万吨,减产1.1%,其中稻谷89.44万吨,减少1.82万吨,减产2.0%

  

  

 

   肉蛋奶总产量18.54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肉类总产量15.26万吨,增长1.6%,猪、牛、羊、禽肉分别增长1.1%3.2%9.3%2.3%;禽蛋产量2.89万吨,增长3.0%;奶产量0.38万吨,减少1.4%水产品产量7.66万吨,增长8.1%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39万亩。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135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05.28亿元,增长5.9%,带动农户62.10万户。

   “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7%。粮食产量比2005年增加了3.71万吨,年均增长0.7%;茶叶产量增加0.94万吨,年均增长8.8%;水果产量增加 20.84万吨,年均增长5.4%;肉类总产量增加1.53万吨,年均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5.61亿元,增长22.6%。工业产品销售率98.31%,比上年下降0.32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1.86亿元、320.44亿元和38.02亿元,分别增长3.0%24.7%17.2%

  

  

   在规模以上工业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总量在10亿元以上,其中增长较快的有:食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56.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5.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74.81亿元,增长21.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倍。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5.90亿元,增长1.4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4.17亿元,增长1.0倍;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9.99亿元,增长87.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07亿元,增长4.6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7 %,比“十五”时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75亿元,增长5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8.07万平方米,增长39.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2.28万平方米,增长52.2%

   “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比“十五”时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城镇投资657.36亿元,增长27.1%;农村投资190.45亿元,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44.12亿元,增长58.2%;第二产业投资407.54亿元,增长 30%,其中工业投资406.71亿元,增长30 %;第三产业投资396.16亿,增长17.6%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4%

 

   房地产开发投资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45.09亿元,增长6.6%;办公楼投资0.92亿元,增长5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82亿元,下降4%。商品房销售面积228.43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额105.23亿元,增长45.5%

   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7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2%。其中,105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0.16亿元;58个预备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9.39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2643.24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4.9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38.8%,比“十五”时期提高15.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82亿元,增长2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71亿元,增长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3.71亿元,增长7.9%;零售业零售额182.02亿元,增长20.9%;住宿业零售额1.84亿元,增长14%;餐饮业零售额31.96亿元,增长13.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64.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1.4%,汽车类增长4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2.2%,金银珠宝类增长33.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3%

  “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8%,比“十五”时期提高8.5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1.3倍。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2.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出口11.27亿美元,增长47.9%;进口1.52亿美元,增长26.9%。顺差为9.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33亿美元。

 

  

   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个,比上年增长41.3%。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3.65亿美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增长15%。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45亿美元,增长20.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86亿美元,增长15.8%

 

   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家,协议投资总额77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3%21.1%。对外劳务合作新增出境人数740人。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9.6%,进口年均增长14.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5.6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公路通车里程136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2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8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31万辆,增长31.9%。民用轿车保有量4.56万辆,增长32.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79万辆,增长36.9%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年函件300万件,报刊 1033万份;全年完成邮政储蓄2.2亿元,增长25.9%。全市电信业务总量54.68亿元,增长10.8%;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93亿元,增长9.9%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7.53万户,新增20.1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6.09万户,减少9.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81.44万户,新增30.01万户。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含PHS交换机容量)达到102万门,增长4.1%;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80万户,增长36.6%。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38.75万个,增长44.1%。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47万公里,增长13.8%。全年共发送短消息13.48亿条,增长23.9%

  

   入境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0.2亿美元,下降9.6%。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870.16万人次,增长8.3%;国内旅游收入53.53亿元,增长8.6%。旅游总收入54.89亿元,增长7.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2.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7.66亿元,增长24.6%

 

 

  

  全年股票、基金、权证交易量1669.87亿元。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 21.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5.9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4.7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91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及给付8.40亿元,财产险赔款2.8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233人,在校生17522人,毕业生409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2万人,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1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260人,在校生6571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6万人,在校生5.21万人,毕业生1.92万人。全市初中招生2.79万人,在校生9.34万人,毕业生3.3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61万人,在校生15.64万人,毕业生2.7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1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7.57万人。

 

  

   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52.87%。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6.96%。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幼儿入园率92.05%。全市高考文史、理工类报名人数2.31万人。全市5691人、10309人次参加自学考试,4029人次获得单科合格证书,349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市优秀人才、市管拔尖人才达131位,比上年增加19位。

   全市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27个和44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累计达16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共有35家。全市专利申请452件,专利授权307项,分别比上年增长38%75.9%。新确认福建省自主创新产品4项、新产品5项,获省优秀新产品3项。组建了三明市汽车产业、铸锻产业、竹产业、杂交水稻良种产业、硅化工产业、纺织产业等6家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76家企业及15家高校、科研机构加盟抱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福建名牌产品”123个,通过GAP认证9个。

   全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1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3个、国家一般气象站7个;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共有地震监测综合台1个,测震台7个,强震台3个,烈度速报台9个,GPS基准站4个,流动重力观测点25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3个,地磁台1个,流动地磁观测点12个,电磁波观测站1个,地下流体观测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056 场,观众79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2150场次。8个县及乡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个项目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8.12%,电视人口覆盖率99.08%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90人,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1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拥有病床总数9934张,卫生技术人员11351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21.46/10万,比上年下降12.29%

   全市参加国际性群体比赛44人次,取得235铜;参加全国性群体比赛67人次,获1257铜;参加全省性群体比赛193人次,获18.516.510铜。三明籍运动员参加首届青少年奥运会1人次,取得1金;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2人次,取得311铜;参加第16届亚运会2人次,取得 2 金。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949元,增长9.8%,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元,增长10.3%,增幅比上年提高0 .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3%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2.8个和 4.8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3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66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9.69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9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9.27万人,参保的城镇居民42.71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89.96万人,参合率达97.93%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95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7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3万人,其中“五保”供养对象0.7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307张。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9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08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2736.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50.87万亩,100%完成任务。其中,新建速生丰产林21.44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07.2%,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41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41.3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6.8%。商品材产量229.1万立方米增长3.6%“十一五”时期,全市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229.6万亩,比“十五”时期增长93.2%

   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环境优美乡镇52个,省级生态村23个。有风景名胜区7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4处,新增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1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9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3%。有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0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

   全市污水处理率73%,其中市区达80.05%,分别比上年提高6.79个和0.8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19%,其中市区达96.19%,分别比上年提高9.29个和1.18个百分点。三明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90.1%,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境内三条主要水系水中,金溪、尤溪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沙溪12个省控断面达标率为98.6%,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4分贝,比上年下降0.5个分贝,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44.7%,比上年下降24.9个百分点。

   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5.76万吨,比上年削减16.54%;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4.62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减排项目67个,其中关停30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并在限期内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有4619家企业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有1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27起,其中一般火灾2起,较大火灾25起,无重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372公顷,受害面积312.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过火率和受害率分别为1.69/十万公顷、0.21‰和0.197‰。 

  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44起,死亡 23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8.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人数为0.24人,下降33.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人数为2.86人,下降26.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29人,下降5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3起,造成212人死亡、8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93.6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14 ,下降12.5%

――――――――――――――――――――――――――――――――――――――――――――――――――――――――――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本公报未涉及人口相关数据,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