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2007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8-03-17 09:09    来源:三明市统计局    字号:

  三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

  (2008年3月16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5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1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35.96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0.21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63元,比上年增长15.8%。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7:40.5:35.8  调整为22.7:42.8:3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5%(见表1),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5.2%;消费品价格上涨5.1%,服务价格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

  表1: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     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4.5 103.8 105.2
食品 109.4 107.7 111.0
其中:粮食 106.8 106.2 107.7
烟酒及用品 101.2 102.8 100.2
衣着 104.1 100.6 107.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9.5 101.0 98.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1.6 101.2 102.5
交通和通信 98.5 99.1 97.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4 101.0 99.9
居住 104.4 104.3 104.5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6万人,比预期目标多0.26万人。全年4.04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控制在5%以内。   财政总收入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7.49亿元,增长24.8%;财政支出45.39亿元,增长34.2%。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34.31亿元,增长21.6%;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8.4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4亿元,增长27.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与沿海及周边快速发展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经济增长粗放,传统产业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 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偏低;产业关联度不够紧,企业集聚度不够高,已投产的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偏少,生产要素制约明显;农村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节能减排任务比较艰巨等等。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00.4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与上年持平。 粮食种植面积347.92万亩,比上年基本持平;烟叶种植面积45.68万亩,减少1.5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3.19万亩,增加1.97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56万亩,增加0.0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06万亩,减少0.42万亩。粮食产量131.55万吨,比上年增产1.4%;烟叶产量5.66万吨,增产0.6%;油料产量2.53万吨,增产0.3%;蔬菜产量199.07万吨,增产3.4%,水果产量79.97万吨,增产9.1%;食用菌总产量7.19万吨,增产6.7%。(见表2)。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1.55 1.4
  夏粮 19.77 -1.8
  早稻 15.26 -2.9
  秋粮 107.81 2
油料 2.53 0.3
  花生 2.28 -
  油菜籽 0.23 3.6
糖料 7.04 -11.0
甘蔗 7.04 -11.0
烤烟 5.66 0.6
茶叶 2.2 13.9
水果 79.97 9.1
蔬菜 199.07 3.4
食用菌 7.19 6.7

  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41.07万亩,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31.58万亩,增长10.7%;非公有制经济造林21.37万亩,营造速丰林20.4万亩。森林覆盖率76.8%。商品材产量237.88万立方米,增长13.7%。 肉蛋奶总产量23.36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肉类总产量19.28万吨,比上年增长5.3%;禽蛋产量3.69万吨,增长6.2%。 水产品总产量8.96万吨,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1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36亿元,增长23.4%。产品销售率98.2%,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4+1”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17.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5.6%。其中冶金及压延产业总产值186.32亿元,增长26.9%;林产加工产业产值110.58亿元,增长42.4%;机械产业总产值54.98亿元,增长43.3%;矿产业产值54.06亿元,增长33.6 %;医药制造产业产值11.38亿元,增长96.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粗钢产量334.26万吨,比上年增长4.9%;钢材产量422.18万吨,增长6.3%;发电量67.5亿千瓦小时,下降3.7%;原煤562.25万吨,增长7.4%; 水泥1134.9万吨,增长21.9%(见表3)。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亿米 5.29 35.2
合成纤维 万吨 2.80 -15.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0.54 17.8
塑料制品 万吨 1.80 51.1
化肥 万吨 30.75 1.8
化学原料药 131.43 1.4
农药 11887 11.0
粗钢 万吨 334.26 4.9
生铁 万吨 305.41 9.6
钢材 万吨 422.18 6.3
原煤 万吨 562.25 7.4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27.12 82.6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7.50 -3.7
水泥 万吨 1134.90 2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利税总额58.6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9.98亿元,分别增加15.52亿元和9.45亿元,增长36%和46%;亏损面为12.4%,下降5.8%,亏损企业亏损额2.56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8%,比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免检产品1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福建名牌”产品81个。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48.22亿元,增长44.8%。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93个,房屋施工面积628.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8%;房屋竣工面积152.66万平方米,增长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城镇投资增长47.8%,农村投资增长59.7%(见表4)
。  表4: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63.14 50.5
城镇 275.96 47.8
农村 87.18 59.7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第二产业投资126.69亿,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68.02亿元,下降8%。 房地产开发投资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79.4%;商品房销售面积157.27万平方米,增长58.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18%,期房销售面积占82%;商品房销售额41.71亿元,增长85%。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56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12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增长18.7%。向(塘)莆(田)铁路开工建设;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三明段开始路面施工,永(安)武(平)高速公路三明段全线动工;三明机场完成飞行区和航站区“三通一平”工程;三明被列入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街面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闽西北第一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站投产,三明地区电网跨入超高压电网行列;投资25.3亿元的永安火电厂扩改项目动工。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7.96亿元,增长19.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32亿元,增长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3.17亿元,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93亿元,增长22.6%;其他行业零售额4.18亿元,增长17.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48.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9%,日用品类增长45.9%,服装纺织品类增长63.6%,金银珠宝类增长1.6倍,化妆品类增长19.4%。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8.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出口8.09亿美元,增长50.6%;进口0.62亿美元,下降8.3%。在出口总额中,民营企业出口6.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9%,占出口比重达79.6%。 全年新批外商企业71个,可比口径批准合同外资2.56亿元,增长20.2%;可比口径实际到资1.9亿元,增长17.4%。验资口径批准合同外资1.89亿美元,增长10.5%;实际到资0.54亿美元,增长5%。 全市对外劳务合作新增出境人数816人,新批境外投资项目7个,协议投资总额135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农村公路改造、硬化1282公里,硬化路面通村率97.3%。 全年铁路旅客运输发送量总计139.17万人,比上年增长2.4%;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2253.93万吨,增长4.6%。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083.56万人,增长3%;客运周转量32.46亿人公里,增长11.3%;道路货运量4517.36万吨,增长11%;货运周转量34.5亿吨公里,增长27.6%。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发送函件  1345.93万件、特快专递53.07万件,报刊3830.54万份;全年完成邮政储蓄1.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市城乡交换机总容量368.9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9.4万户,其中小灵通2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4.81万户。年末宽带上网用户12.58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623.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旅游总收入21.45亿元,增长12.7%。全市涉外宾馆饭店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74.81万人次,97.17万人天数。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9.18亿元,增长21.2%(见表5)。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6.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46亿元。 

表5: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29.62 5.2
人民币存款 425.51 5.8
企业存款 97.42 0.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39.23 1.8
各项贷款余额 349.18 21.2
人民币贷款 347.09 21.1
短期贷款 169.79 18.6
中长期贷款 167.78 32.7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3家,市价总值193.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倍。股票、基金、权证交易量达1727.2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倍。 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3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2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3.1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68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6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5亿元;财产险赔款2.0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高等学校招生数4943人,在校学生数16772人,毕(结)业生数5007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万人,在校学生数4.27万人,毕业生1.1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08万人,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45.1%。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3.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9%。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7%。幼儿入学率90.8%。全市高考文史、理工类报名人数2.3万人,达到省定高职(高专)批以上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2万人,上线率86.9%,其中文史类上线率87.8%、理工类上线率86.4%。全市10661人、20564人次参加自学考试,8603人获得单科合格证书,1130多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省优秀专家4人、市优秀人才27人、市管拔尖人45人。 全市共有50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计划1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8项。有8家企业被新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5家。全市共有199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授权,3家企业被列入省专利试点企业,4个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有11个项目获200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永林股份公司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有11家企业被列入省级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 广播人口覆盖率95.81%,电视人口覆盖率98.68%。 全市共有医院38个,乡镇卫生院1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妇幼保健所(站)11个,药品检验所4个。拥有病床总数7807张,卫生工作人员(含诊所)9784人,其中卫技人员8414人。村卫生所2189个,乡村医生(含卫生员)3323人。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17种,6345例,死亡14例,发病率239人/10万人,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0.7%。 在世界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有1人次获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男子62公斤级冠军,1人次获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女子53公斤级冠军,有1人次获得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重男子62公斤级冠军。在市第四届运动会中,决出157枚金牌,有16人(次)打破7项市少年最高纪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262万人(见表6)。出生人口3.1万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1.6万人,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5.7‰。   表6:2007年常住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262.0 100.0
其中:城镇 110.8 42.3
乡村 151.2 57.7
其中:男性 134.4 51.3
女性 127.6 48.7
其中:0-14岁 47.2 18.0
15-64岁 186.6 71.2
65岁及以上 28.2 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514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6%。 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2万人,比上年增长6.4%,其中享受企业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8.61万人,增长3.4%。参加机关养老保险人数8.2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享受机关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92万人,增长7.0%。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0.87万人,增加0.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33.88万人,增加1.68万人,其中享受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10.56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13万人;农村居民6.74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035张。拥有福利企业79家,安置残疾职工1825人。城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6个、服务站1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服务站33个,社区文化站234个,便民服务站760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704.3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23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有各类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3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自然保护区面积8.0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全市有世界级旅游品牌1个,国家级旅游品牌35个,其中,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4A级旅游区4个,国家2A级旅游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地质公园2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座,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品牌旅游资源47个。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83.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境内三条主要水系水中,金溪、尤溪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沙溪12个省控断面达标率为94.4%。三明市区道路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比上年下降0.1个分贝,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43.4%,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 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7.57万吨和4.42万吨,比上年削减5120吨和2580吨,完成减排项目228个,其中关停183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并在限期内无法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有1053家企业办理排污申报登记。 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28起,比上年上升0.8%;死亡346人,下降4.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3,下降22.2 %;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就业死亡率为6.48,下降15.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12,下降75.6%;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42起,造成282人死亡、145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88.1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02,下降12.47%。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