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三明市统计局 时间:2007-11-15 09:07
2004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明市统计局
         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全力加快发展,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创七年来最好水平。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376.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6.4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5.6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51亿元,增长10.7%。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42:34调整为23:44:33。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3%。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9.5%、1.5%、7.1%和2.0%;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0%、1.9%、2.2%和0.7%。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15.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2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1.63万人,与上年末减少0.26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9.9万人,增加1.24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失业人员4.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5.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不够好;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增长点不多;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没有根本缓解,资源约束继续趋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开放度依然偏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农业生产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7万亩,比上年增加4.8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26.29万吨,比上年增产4.93万吨,增长4.1%。粮经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5.4:44.6调整为56:44。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全面增加。烤烟种植面积44.48万亩,增长7.4%,产量达5.23万吨,增产0.7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1.98万亩,增长1.7%,产量173.22万吨,增长2.4%;茶叶产量1.72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66.79万吨,增长9.1%;食用菌总产量6.0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林业生产呈现新活力。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积25.9万亩,速丰林培育12.74万亩,幼林抚育62.92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73万亩,封山育林新封面积21.69万亩。全市商品材产量196.27万立方米,增长8.9%;村及村以下竹材采伐量6651万根,增长8.8%。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0.01万吨,增长6.3%。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6.19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达到3.22万吨, 增长6.6%;牛奶产量0.59万吨,增长14.9%。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98万吨,增长3.1%。其中:捕捞产量 1.38万吨,增长2.2%;养殖产量6.61万吨,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5.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全年完成机耕面积96.94万亩,比上年增长3.4%;机械收获6.56万亩,增长1倍;机械植保68.97万亩,比上年增长3.7%;机电排灌39.44万亩,比上年下降1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6.33亿元,增长12.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3%。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8.24亿元,增长16.1%。全年工业用电量53.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1%。
三大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林产加工、机械及汽车配件、冶金及压延三大产业集群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9%。三大产业集群中:林产加工完成工业增加值3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机械及汽车配件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冶金及压延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钢产量254.28万吨,增长20.3%;钢材产量288.81万吨,增长15.4%;生铁产量215.74万吨,增长35.8%;农药0.84万吨, 增长12.1%;人造板产量51.26万立方米,增长62%;布产量2.45亿米,增长60%;化肥28.22万吨, 下降1.5%;发电量56.12亿千瓦时,下降4.2%。
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原燃动等生产资料上涨影响,工业经济效益略有下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5.82%,比上年下降3.4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1%,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现利税总额29.54亿元,增长2%,其中利润总额14.38亿元,下降5.8%;亏损面为27.1%,亏损企业亏损额2.75亿元,增加14.5%。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28亿元,增长18%。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单位90个,房屋施工面积275.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固定资产投资率达34.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7亿元,增长3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8亿元,增长22.1%。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60.95亿元,增长32.9%,其中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9亿元,增长13.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07亿元,增长22.3%;房地产投资完成12.33亿元,增长37.2%。
商品房产销两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33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完成8.26万元,增长36.8%。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52.46万平方米,增长13.2%;商品房实际销售额6.81亿元,增长2.8%;商品房空置面积9.19万平方米,下降7.5%。
重点项目进展较快。市级60个重点项目中,42个在建重点项目2004年累计完成投资51.7亿元,占年度计划113.1%,累计到位资金51亿元,占年度计划113%。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全年共有23个项目建成投产(含部分投产)或投入使用(含部分使用),特别是三明至福州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三明没有高速公路通车的历史。三钢(集团)100吨大转炉暨新增百万吨钢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三钢已构建年产30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新平台。明光新型材料建材公司年产16万吨彩涂板、26万吨热镀锌板项目投产;大亚集团投资的亚洲规模最大的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红狮集团投资年产400万吨水泥一期工程,永安投资21亿元的35万千瓦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从意大利杜邦公司引进的单套装置亚洲最大的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等项目落地,困扰我市多年的生产性大项目有了实质的突破。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6.34亿元,增长9.4%;餐饮业零售额14.92亿元,增长15.2%;其他行业零售额5.91亿元,下降2.7%。
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销售额1.67亿元,增长57.5%;建筑装璜材料类销售额4.1亿元,增长1.4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32亿元,增长77.8%,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跨越发展。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21亿美元,居全省山区市第一位,比上年增长52%。其中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亿美元,达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进口总额0.72亿美元,增长8.7%。在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1.04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0.94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0.5亿美元,分别增长18.2%、3.7倍、39.6%。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7家,比上年增长31.8%;合同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91亿美元,分别增长10.5%和25.1%。
对外合作快速推进。全市对外劳务合作新增出境人数756人,累计期末在外人数6603人,分别增长26%、6%。新批8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增长1.67倍;协议投资总额328万美元,增长1.7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铁路旅客运输到发量总计293.28万人, 比上年增长14.6%,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2121.02万吨,增长14.4%。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718万人,客运周转量19.1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8.7%、28.3%;道路货运量3678万吨,货运周转量16.7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1.9%。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邮政业务收入达1.57亿元,全年发送函件2428万件、特快专递37.1万件,报刊3643万份。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91.67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3.7万户,其中小灵通达1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8万户;年末宽带上网用户5.4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18.1%。泰宁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全市涉外宾馆饭店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58.43万人次,77.9万人天数。其中,境外旅游者0.16万人次,0.29万人天数;国内游客58.27万人次,77.61万人天数。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34.5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全市地方级财政预算收入18.62亿元,增长15.2%。全市财政支出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税收收入19.59亿元(不含免抵调库和车购税),增长9.5%;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6.33亿元,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11.33亿元,增长21.4%。
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6.43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增长13.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71.73亿元,比年初增加20.8 亿元,增长13.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8.68亿元,比年初增加21.44亿元,增长11.5%。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008.23亿元,支出1015.7亿元,净投放7.47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全市3家证券公司新开股东1.37万户,全市证券交易额达196.22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2004年全市7家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总额达8.8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亿元,财产险与人寿险的比例为21.2:7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三明学院成立,三明终于有了自己的本科大学。全市幼儿入学数2.98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初中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2.4%,初中毕业率95.3%;普通高中招生1.89万人,在校学生5.04万人;中职教育(高中)招生0.82万人;普通中专招生0.54万人,在校学生1.3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224 人,在校学生6009人。全市理工类高考本科以上上线数5038人,上线率50.7%;文史类高考本科以上上线数2345人,上线率37.2%。两类合计本科以上上线率45.5%(不含保送生),高于省平均4.5个百分点。共有6705名考生被本科高校录取(不含保送生),占全市各类本科上线考生总数的86.3%,比上年增加1296名。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项、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已有21个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并通过了国家和省、市各级的鉴定、验收。其中,有2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个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明市农业科研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超级杂交水稻组合2优明86、特优70配套技术熟化与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共有1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有22个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现新突破。2004年获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1家、获省名牌产品的企业8家、获省著名商标的企业4家、获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1家、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3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企业1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年共选拔109件作品、选派23位选手参加全国、全省大赛,共获60个奖项,其中金奖2个,银奖21个,铜奖18个。广电信息网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敷设光缆4000多芯公里;新增光站15个;年末市区传送有线电视节目35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3.8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55%。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院38个,乡镇卫生院1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妇幼保健所(站)12个,医学科学研究所1个。拥有病床总数7349张,卫生工作人员1.0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942人。村卫生所1871个,乡村医生(含卫生员)2651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全市传染病发病率186.50/10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共3405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427个,非标准体育场地1978个。各类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91.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1万平方米,场地面积320.37万平方米。每万人场地数量排名全省第二,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均排名全省第三。2004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市女子举重队获得省赛团体冠军;我市运动员在全国帆船锦标赛中获一金一银,在全国激流回旋锦标赛中获第二名,在全国射箭锦标赛中获个人第四名。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效果明显。2004年对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34家污染企业提出限期治理要求,已有26家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源安全,全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8%,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钢焦炉地面除尘站等一批污染治理项目顺利完成。市区大气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全年空气质量Ⅱ级(良好)的天数占68%,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烟控区覆盖率从上年的83.8 %提高到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由43.7%提高到84.7%。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1.7%。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0-14岁的人口占20.61%,15-64岁的人口占70.5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8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5.8‰。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2.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8元,比上年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74元,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比上年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92元,增长8.3%;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9.7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5%和45%。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39万人,领取失业金人数为2.18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6351万元,发放5636万元。有28.57万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为92%,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8亿元,支出1.89亿元。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0.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7.64万人,养老金收入3.6亿元,支出5.09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农村组织1083人参保,收取保费416万元,有1137人领取养老金85.03万元,97%以上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救灾救济工作进展有序,2004年,全市共140.75万人次受灾,成灾80.64万人,有24.26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紧急转移安置1.15万人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65亿元,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下拨救灾款、捐赠款,有力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同时开展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走访慰问活动,使1.5多万户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实施,城市低保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2004年农村有3.07万户8.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占农业人口的4.1%,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140.6万元;城市有1.04万户2.72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占城市居民总人数的3.9%,累计支出保障金1534.59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三明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区)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三明市生产总值”。
 
 
 
 
    附表一: 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指数(上年=100)
类别
2004年
2003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2
101.6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5.3
107.6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3.9
100.0
一、 食品
109.5
100.9
   粮食
126.6
107.0
   油脂
117.9
108.8
    肉禽及其制品
113.1
102.2
   蛋类
122.2
97.9
   水产品
108.3
100.3
   鲜菜
99.2
98.5
二、烟酒及用品
101.5
101.3
 三、衣着
99.0
97.5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1
97.3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7.8
98.4
 六、交通和通讯工具
99.3
98.6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7.1
112.0
 八、居住
102.0
103.6
  #水、电、燃料
101.2
109.0
 
 
 
 
 
 
 
 
 
 
 
 
 
 
 
 
 
       

 
 
 
 
  
      
  
附表二: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26.29
4.1
花生
万吨
2.11
4.5
油菜籽
万吨
0.22
2.1
烟叶
万吨
5.26
16.8
 #烤烟
万吨
5.23
17.0
莲籽
万吨
0.24
31.6
食用菌
万吨
6.09
-1.0
茶叶
万吨
1.72
10.5
水果
万吨
66.79
9.1
 #柑桔类
万吨
40.27
8.3
猪牛羊肉产量
万吨
12.34
6.1
水产品产量
万吨
7.98
3.1
    
 
 
   附表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亿米
2.45
60.0
合成纤维
万吨
4.02
5.8
机制纸
万吨
15.24
6.5
啤酒
千升
135233
79.4
化肥
万吨
28.22
-1.5
农药
8351
12.1
粗钢
万吨
254.28
20.3
生铁
万吨
215.74
35.8
钢材
万吨
288.81
15.4
原煤
万吨
415.33
19.6
人造板
万立方米
51.26
62.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6.12
-4.2
水泥
万吨
723.25
7.0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103.4
72.9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