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三明市统计局 时间:2007-11-15 09:06
                三明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明市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九日
 
    1998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增加投入,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2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7.6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71.74亿元,增长14.4%。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13.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1 万人(已按同口径换算、下同)。其中国有经济、城镇集体、其它所有制从业人员28.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8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4万人。再就业工程有了较快进展,通过多种渠道已分流安置1513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5%。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乏力;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继续增加;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   业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3.48万亩,总产达141.45万吨,比上年增加3.25万吨,增长2.4%。
  多种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市水果产量达43.09万吨,比上年增长7.4%;花生产量1.5万吨,增长5.4%;茶叶产量1.19万吨,增长6%;莲籽产量0.16万吨,增长17.7%;食用菌产量4.34万吨,增长7.9%;烟叶产量3.36万吨,减幅达46.1%。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全面发展。猪牛羊肉产量达到7.77万吨,增长14.3%;禽蛋产量达到2.37万吨,增长19.6%;水产品产量达到6.35万吨,增长9.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林业部门加快后续资源培育,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2.22万亩;全年完成新造幼林抚育7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59.64万亩,林木抚育间伐44.34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达189.65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新增早涝保收面积2.34万亩;新增机电排灌面积0.3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先后完成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加盟厦门厦工集团、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加盟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三明制药厂等资产重组工作。用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政策,2户企业破产终结、4户企业兼并和5户企业减员增效均已办结手续,纺织行业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4.3万锭。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9%。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9.63亿元,下降3.6%;集体企业完成8.09亿元,增长20.3%;股份制企业完成9.63亿元,增长5.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4亿元,增长2.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1.44亿元,下降2.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69亿元,下降1.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钢产量108.44万吨,增长29.7%;成品钢材产量116.02万吨,增长29.3%;生铁产量99.39万吨,增长25.9%;化学农药0.81万吨,增长12.1%;人造板产量24.93万立方米,增长8.5%;发电量59.55亿千瓦时,增长8.5%;水泥571.74万吨,增长6.2%;化肥30.22万吨,增长5.5%;纱产量2.48万吨,下降3.5%;布产量1.03亿米,下降14%。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实现利润0.65亿元,下降71.4%;亏损企业亏损额4.46亿元,比上年增亏5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2.96亿元,增亏51%;年末产成品库存达10.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42亿元,下降3.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0.78,比上年下降10.72个百分点。建筑业继续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9.9%。施工工程个数 1666 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20 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1.2 %;施工面积180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5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4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 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呈现负增长,下半年由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难得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村集体及私人投资)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4.84亿元,增长6.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10.68亿元,下降3.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61亿元,增长97.5%。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基建和更改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0.22亿元,比上年增长84.5%,交通通信业投资5.5亿元,增长1.7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商品房建设投资进展较快。全年商品房建设投资2.26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竣工面积19.2 万平方米,下降17.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0个重点在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
   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机组容量7万千瓦,水泥27万吨/年,胶合板1万立方米/年,装饰加工板2万立方米/年,烧碱1万吨/年,合成氨3.4万吨/年,乙烯1.55万吨/年,钢锭初轧2万吨/年,新建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5.31万门。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运输能力有所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2025万吨,货运周转量10.6 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减少7.2%与0.7 % ;公路客运量完成4381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20.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2 %与43.4%。铁路旅客运输到发量总计374万人, 比上年减少5.8%;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128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邮政通信完成业务总量0.67万元,比上年增长9.2%;电信完成业务总量5.54亿元,增长37.9%。全市新增城乡电话5.19万户,年末全市农市话用户达27.03万户,市话普及率达33部/百人;又有120个行政村通电话,行政村通话面达87%;新增移动电话2.52万户、无线寻呼8.95万户、数据基本业务483户、增值用户1321户,年末用户总数分别达到4.77万户、24.11万户、1610户和1602户。全市各项通信技术和综合通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GSM4期工程,建成DX200数字交换机一台,新建数字基站158个,扩容16个,全市移动交换总容量达到9万,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建成三明市区、永安、大田、泰宁等地SDH环网;完成“沪金南穗”光缆工程永安--漳州段施工,新建沙县--三明--永安光缆线路。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39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1.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2.23亿元,比上年下降0.2%,集体经济零售额5.47亿元,个体经济零售额44.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16.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0.7%,餐饮业增长34.3%,制造业增长40.8%。

             七、对外经济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对外经贸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严重受阻,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按海关统计数据,全年外贸出口677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4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4%。对外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年末全市劳务输出在外人员2792人, 比上年增长17%。
   全年共接待住宿境外游客1769人次,比上年下降19.7%,其中外国人709 人次,下降16.6 %,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1060人次,下降21.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总体运行平稳。金融部门积极落实“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1.82亿元,比年初增加16.8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07亿元,比年初增加3.3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64亿元,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5.85亿元,比年初增加8.97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29.4%.现金支出增长27.7%,银行现金投放差额比上年下降67.8% 。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6  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96亿元。财产险赔款支出0.98亿元,人身险赔款支出0.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我市科技工作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我市被省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确定为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全年共组织实施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3项,有8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有2家企业被省科委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共有9家企业被省确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科研成果有新的重大突破。三明市农科所“大豆浙春2号品种选育”获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选育与运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品种“汕优77”等4个品种通过省级鉴定或审定。
   科技专利工作有新的发展,全年对430多人进行专利义务咨询,代理32件专利申请,授权18件专利。民营科技企业有较大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65家,从业人员1800多名。
   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部门全年完成产品监督检验730批次;商品监督检验809批次。省、市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处理率均达100%。完成28个产品标准的制定工作,新办企业产品标准注册599家908项,复查换证245家609项,全市标准覆盖率达70%以上。采用微机管理强检,有效搞好周期检定,全市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在95%以上。全市已有6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招生数1367人,在校生2988人,在校教职工407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4850人,在校生14019人,在校教职工1318人;普通中学191所,在校生16.81万人,在校教职工11889人;小学在校生34.77万人,在校教职工18309人;。全市初等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99.85%。小学毕业升初中升学率97.52%,初中生毕业升上高一级学校升学率57.79%,全市高考万人上线率达9.31。成人教育继续巩固扫盲成果,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共办起扫盲班637个,入学人数达8765人,巩固、提高班563个,入学人数13696人,结业927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工作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全市文化系统送书下乡19700多册,放映电影1700多场,送戏下乡190多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开展第三届麒麟文化艺术节活动,尤其是“广场文化活动”更上一层楼,共演出13个专场,观众达9万多人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步伐加快,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在全省对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全面评估定级工作中,双获部颁二级图书馆、少儿馆。实施精品战略,在省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省百花文艺奖”中,我市选送的书画作品获三等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厂矿企业)932个,拥有病床总数8425张,卫生工作人员11203人;全市拥有村卫生所2123个,乡医2277人,卫生员1052人,个体开业医309人,全市年门诊量558万人次,传染病发病率每10万人124.3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馆1797个,其中市区177个,面积达16.13万平方米,社区体育设施人均活动面积达0.6平方米,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以上。全市有1153所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参加“达标”人数20.56万人,达标率为89.35%。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获得金牌20枚、银牌31枚、铜牌33枚,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全面超过上届省运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完成义务植树491.78万株,提高了城乡环境绿化水平。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列入“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30个,正在进行的有21个。市区中心绿地广场一期工程占地6700平方米,已基本完工;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已完成投资480万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计划得到了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取得较大的成效。已完成列入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省年度计划的10个项目,完工率达83.3%。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较上年下降31.5%;沙溪河的水环境质量普遍好转,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较上年下降约2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6%,提高1.4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5分贝,有所改善。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30322人,出生率11.47‰;死亡人口13841人,死亡率为5.24‰;全年净增人口164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4‰,比上年下降2.0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264.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46万人,占23.9%,农业人口201.5万人,占76.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比上年增长8.1%。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849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不含农村私人)178.61 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2088户,参保人数16.96万人,其中国有、集体和有运行的“三资”企业100%建立养老保险。全市98年发放失业金5.6万人,441.33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年城镇共有1088户2757人享受保障金105.22万元,农村共有2527户农户6029人享受保障金77.39万元。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12个街道办,有7个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80%的街道都建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6所敬老院3595平方米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全年发放救济救灾款1721.57万元,确保了灾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稳定。开展三次较大规模的捐赠活动,共募集现金980.8万元,物品价值1700多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60万元,募集资金918万元,为支持福利事业发展和支援灾区重建家园作出了贡献。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上数据为1998年快报数。
                 
附表1:1998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一、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41.45 2.4
花生 万吨 1.50 5.4
油菜籽 万吨 0.18 -
甘蔗 万吨 3.52 2.0
烟叶 万吨 3.36 -46.1
 #烤烟 万吨 3.32 -46.1
莲籽 万吨 0.16 17.7
茉莉花 万吨 0.03 -
食用菌 万吨 4.34 7.9
茶叶 万吨 1.19 6.0
水果 万吨 43.09 7.4
 #柑桔 万吨 28.61 2.7
猪牛羊肉产量 万吨 7.77 14.3
水产品产量 万吨 6.35 9.9
二、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48 -3.5
万米 10319 -14.0
化学纤维 万吨 1.34 8.0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6.55 -6.9
塑料制品 万吨 4.40 -10.7
化肥(折100%) 万吨 30.22 5.5
化学农药(原药) 万吨 0.81 12.1
万吨 108.44 29.7
生铁 万吨 99.39 25.9
成品钢材 万吨 116.02 29.3
原煤 万吨 218.43 -10.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4.93 8.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9.55 8.5
水泥 万吨 571.74 6.2
木材(社会量) 万立方米 165.04 0.3
附表2:
    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指数(上年=100)
类别 1997年 1998年
居民消费价格 102.1 99.1
  城市 103.3 99.7
  农村 100.9 98.6
 食品 97.3 97.9
  粮食 84.9 102.4
  肉禽及其制品 97.6 91.3
  蛋类 82.0 99.0
  油脂类  95.4 96.2
  水产品  96.0 93.5
  鲜菜 105.8 104.4
 衣着 100.3 98.5
 家庭设备及用品 100.3 98.5
 医疗保健用品 102.3 103.4
 交通和通讯工具 96.7 9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8.1 94.8
 居住 110.4 105.0
 服务项目 131.4 105.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9.0 98.0
  城市 99.9 98.4
  农村 98.3 97.7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