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
——访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相关负责人
农业统计数据如播种面积、作物产量等,对国家决策和农民利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相关负责人,他表示,随着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统计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农业统计数据将会更客观、更准确。
记者:遥感等技术是如何进行农业统计的?
负责人: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农业统计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些技术主要是通过卫星等获取与分析地表信息,而农业统计的调查对象如农作物等都在地表之上,因此用遥感等技术进行农业统计是一种必然。如今,这些技术已经开始再造农业统计的流程,开启了一场农业统计的革命性变革。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统计呢?简单说,就是把遥感信息获取技术与抽样调查结合起来,把天、空、地、人等调查手段结合起来进行统计。以新疆棉花面积遥感测量为例,我们首先利用天上的卫星获取全疆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图,再根据棉花的物候、纹理特征等获得全疆棉花的大致种植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抽样原理抽出大量的样本地块,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或者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调查,最后我们再抽出一部分地块由调查人员拿着高定位精度的掌上电脑(PDA)进行实地调查,经过这三次层层递进的调查,把最终的全疆棉花种植面积确定下来,其精度可控制在95%以上。
记者:作物面积可以用新技术统计,那么产量呢?
负责人:产量也可以统计。因为作物产量不同时,它的光谱反射也不同,可以通过这种联系建立模型,用遥感观测光谱反射,然后计算作物产量。当然,这个难度大一点,需要以多年的数据反复对模型进行修正,才能够比较准确,但终归是可以进行产量统计的。除此之外,新技术还可以对农作物的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对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快速调查等,应用空间很广。
记者:与传统农业统计方式相比,新方法的优势有哪些?
负责人:相比传统农业统计方式,利用遥感等技术进行农业统计有两大重要优势:一是客观,二是高效。
所谓客观,一是指调查对象相对客观了,由主要对农户调查转变成对地块进行调查,避免了因调查对象的主观随意性、不配合等问题造成的调查误差。二是指调查手段相对客观了,从传统的纸质报表、入户登记、皮尺测量转变成遥感观测、无人机测量、PDA登记,减少了数据产生的中间环节,从调查终端直接就可以传到国家统计局的服务器,减少了人为干扰。三是指事后质量监督更有说服力了,调查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是有空间和时间标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掌握所有数据的采集轨迹,能准确地进行事后抽查,确保数据质量。
所谓高效,一是指精度更高。我们现在利用的遥感影像、无人机、GPS测量等,都是高科技的调查手段,相对于传统的皮尺等测量工具,精度大幅度提高。二是指效率更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想一下,传统的农业统计,调查一个样本村中的几个地块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而如果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很多时候就不需要调查员实地调查;即便需要,也可以用无人机,一上午就可以把整个村的种植情况调查清楚。
记者: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减小社会对农业统计数据的疑虑?
负责人:我想,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后,人们对统计数据的疑虑会减小。实际上,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为提高统计公信力做了不懈努力,采取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调查的中间环节,从调查源头上杜绝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利用遥感等技术进行农业统计调查更能达到这个目的。前面说到了,新技术把对农户调查转变成对地块调查,把入户纸质登记调查转变为电子化调查,把调查数据层层上报转变为网络直接上报,调查数据有位置、有时间,调查轨迹完整清晰,不仅调查数据更加客观准确,而且能对调查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确保调查数据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经得起社会的监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相信,随着农业统计调查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们对数据的质疑会慢慢减少,统计公信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记者:现在新的统计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负责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基础扎实、进展顺利、前景光明。我们已利用遥感确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数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利用遥感进行大豆种植面积的测量工作也在开展之中;我们还在辽宁、吉林、河南、江苏、湖北、安徽6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生产大县推广了农作物对地调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功,2015年计划在所有13个粮食主产省推广应用。
记者:在三农的实际工作中,这些用新统计方式获得的数据是否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负责人:利用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再造农业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拓展农业统计能力,就是要为国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更好的支撑。实际上,国家在三农方面的不少决策,也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这是首次明确了以县为总体进行农业统计调查,相比之前以省为总体的调查,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而国家统计局之所以敢于承担,并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就在于我们前期已经开展了多省农作物遥感面积测量的试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还有一些改革措施,能不能落实好,也与统计数据密切相关。比如,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其基础就是要有准确的种植面积数据。为此,我们在新疆开展了棉花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不仅统计出了全疆棉花种植的面积数据,而且能提供棉花种植的区域范围,为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中,我们也将继续充分利用遥感等新技术,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记者:推行新的农业统计方式还面临哪些困难?
负责人: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一方面这是农业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经之路,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感到在现阶段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基层调查人员对新技术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新的统计方式技术含量较高,对调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简化调查流程,降低调查设备的使用难度,另一方面要加大调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基层统计调查队伍的建设。二是全面推广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新的统计方式相对传统农业统计而言,不仅是方法上的变革,也是调查设备的更新换代。比如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样本调查时需要利用到无人机和高定位精度的PDA。近日,我们研制的“先进农产量调查系统”也已顺利出厂,该系统以调查车为载体,充分利用了自主卫星遥感和北斗导航技术,集成了无人机、手持平板电脑、农业参数采集器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像这些高科技调查手段的普及,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